小紅書還有紅利嗎?還值得做嗎?
在大家不斷質疑的時候,小紅書的流量紅利依然存在紅利。所以與其焦慮流量紅利,東一頭西一頭地跟風投放,不如靜下心來思考這幾個問題:
小紅書“種草”適用于什么品類的產品?
小紅書上有哪些投放套路?
小紅書投放的底層邏輯是什么?
一.小紅書“種草”適用于什么品類的產品
1.“種草的產品應該具備與消費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有強關聯的話題基因。
舉一個例子,之前我有跟進要一個瑪氏旗下的堅果零食品牌,客戶一開始想在小紅書種草“種爆單品”,因為他們的 SKU 就是 6 個(一個產品功能,不同口味),一開始是用“健身人群”切入的,就是想健康的人,所以用健身/運動教練、素人來帶。
但執行下來發現,當品牌在市場上沒有品牌資產的情況下,是沒啥人留意到這個產品的。后來主動搜索量上升的原因是,在“健康”的話題領域下,跟“低 GI”進行了關聯,后來小紅書剛好討論“低 GI”的博主增多,話題的 social buzz 上來了,之前品牌與這個話題關聯的文章也出現了爆文,然后就有真實用戶真的去搜,真的去咨詢產品情況。
2.“美妝、母嬰、家居,小家電品類投放表現在一定時間內效率更高?!?br />
3.“珠寶類能匹配的內容會相應小,因為投放成本會相對比其它品類高。“
個人認為珠寶并不是很合適,不是不能做,就是能匹配的內容會相應小。主要是珠寶的投放成本會相對比其它品類高。珠寶的品類就決定了在小紅書的投放只能選定顏值高、有公眾說服力的頭部有調性的網紅博主。這類型的號既貴,流量還低,這也與和小紅書平臺的流量扶持和有關。所以珠寶在小紅書能打起的水花會相應小。
我的理解應該是根據產品屬性,與平臺某個關聯關鍵詞做深度捆綁,埋的詞越多,當這個詞的熱度上漲,那么之前埋下的話題和內容就會跟著漲。前提是要提前做好品類詞&品牌詞的內容沉淀。
二.小紅書上有哪些投放套路?
“小紅書要根據產品特性,選擇不同量級的koc組合投放。“
1、可能很多人對于博主的分類就不是很清晰,我們一般是按照粉絲量做個大致的劃分:素人:1k-2w;尾部博主:2-10萬;腰部:10-50萬;頭部:50萬+。
2、投放策略上,其實是要根據產品特性:剛需程度、客單價、目標人群、購買決策難度等;如果是美食,例如100元以下的起泡酒,18-25歲,就可以選擇腰部+尾部+KOC素人;
3、另一種維度,預算范圍內高ROI的策略:5萬以內:純素人做基礎優質內容;或者50%-70%素人+50%-30%尾部博主5-10萬:50%素人+50%尾部;10-20萬:50%素人+30%尾部+20%腰部;當然是要看產品特性的,如果是高客單的珠寶,1萬起,做素人不如直接投腰部和頭部。
在匹配博主這個話題上,很多人應該都有自己的經驗,就我們的經驗來說,有幾個核心的維度:界面、數據、爆文率;除了定量指標,還有一些維度可以參考,例如調性是否一致,例如一個好物分享的博主,直推100元以內的好物,粉絲多、內容好 ,給她5000以上的好物,是很難有爆文的。
圖文和視頻是主要的展現形式、內容策略上,有合集有單篇:
1、合集有同類測評(不要踩同行即可)、好物推薦(通常是一個使用場景下的系列好物,非同品類)
2、單篇種草:直接分享好物(直接說今天推薦的產品)、間接分享例如:眼妝分享推美瞳、吃到停不下來的輔食系列推牛奶等。
3、只要不是硬廣就可以。硬廣指的是:對于產品成分進行一一解釋、品牌起源娓娓道來、賣點全部羅列一遍等。
在投放策略上,我建議是慢慢養成+階段性快放快收。
1、慢慢養成可以是日常運維,預算有限情況下,不用大手筆,根據產品特性做好投放策略,也就是選好用koc還是KOL ;如果優質的圖文內容少,可以優先做下KOC的量;至少核心的關鍵詞能出現品牌;
2、階段性快放快收:大的營銷節點前的集中投放,例如雙十一前,很多電商為主的消費品,8-10月必投的。
“種草到轉化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驗證,所以銷售額的起伏來及時驗證小紅書效果及時性不夠,是持久戰。”
一般我們在上新預熱期,小紅書上做投放后,同步看投放產品在淘系的搜索量,搜索數據上來后,可以適當降低投放,再看搜索量,如果此時搜索數據沒有下降,再調整測試自己的投放數據,直到達到一個比較穩定的狀態。
投放期一般在2-3個月左右,根據互動內容看是正向還是負面,如果是正向的,那我們已經具備了大量的口碑優勢基礎,可以適當的利用頭部達人去引導轉化了。如果是負面的,先看看用戶都說了什么,這些問題是否是真實存在。之后基本就選擇互動性好的內容作二次傳播+有獎曬單活動,口碑沉淀。種草到轉化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驗證,所以銷售額的起伏來及時驗證小紅書效果及時性不夠,還是要持久戰。
三,小紅書投放的底層邏輯是什么?
我覺得如果是平臺電商品牌,小紅書是必須要做吧。核心的投放策略,就是在投放之前,自己做一整套的投放素材,去盡量的糾正傳播過程中,不恰當的部分,保證內容的精確性,會比較重要。頭部首先不說調性,有流量扶持,腰部的能對應各種不同的人群,精細化運營流量,腿部的,有可能在流量上漲期,或許能占到小紅書的便宜,素人的就是口碑,口口相傳。
我覺得投放之前,花多大精力做投放素材應該比做投放預算有效果,素材好了,投放幾乎是閉著眼睛投。
對于泛流量顧客來說,壓根不知道哪里看到你的,你可以給他制定指標,比如領紅包,優惠券,贈品。你小紅書上也可以這樣投,造成的成本當推廣預算。
通過這樣的手段吸引到的第一波初篩流量,再去運營,運營手段有體驗裝,新客價格等等。
初購之后就是復購了,比如老帶新,送禮盒,積分,復購多少抽獎,一層層的建模型,建到這個客戶說你的死忠客戶為止,內容不是目的,只是促成轉化的一種策略。
只要是人,離不開七情六欲,這是人性,順著做營銷策略就好了,從研發層面,產品能夠真正的幫助消費者很好了。有一些新品牌,我看著產品做的不是很好,但是還是有消費者,并且在過程中跟消費者共同成長的過程中,產品變的越來越好。再差的產品,都會有客戶,只是在過程中要變的越來越好。
個人建議,品牌方運營,可以多對顧客,進行建模,不斷的去洞察和優化顧客模型和銷售鏈路中的關鍵指標,再根據這些指標去做小紅書的策略投放。
小紅書就是跟顧客溝通的一個平臺,去告知,有福利,有新品,或者具體的功能,有明星代言,創始人很努力,老板很有情懷。
如何在投放中保證調性呢,我認為是準備一套素材。不要依賴素人,達人給你創造你想要的內容 理解有偏差。
直接做一整套 視頻,文案,圖片等素材,達人再根據自己的理解再去創作。